小茴香

首页 » 常识 » 问答 » 青龙白虎辨论方名之意与应用之异同
TUhjnbcbe - 2020/12/29 7:56:00

导读:今天一起跟着李聪甫先生的思路学习青龙、白虎二汤。

仲景《伤寒论》太阳篇大青龙汤条有:“太阳中风,脉浮紧,发热恶寒,身疼痛,不汗出而烦躁者,大青龙汤主之。”

小青龙汤条有:“伤寒表不解,心下有水气,干呕,发热而咳,或渴,或利,或噎,或小便不利,少腹满而喘者,小青龙汤主之”。

阳明篇白虎汤条下有:“伤寒脉浮滑,此表有热,里有寒,白虎汤主之”。

顾名思义,当时所谓“里有寒”,寒已化热,实即表里皆热。柯韵伯《伤寒来苏集》改为“里有邪”。寒邪热邪都是邪,“邪”字未明真义。

青龙、白虎二方,都以解热为目的。

而青龙升腾天上,兴云致雨,解热于表,雨降而解热;白虎负隅耽耽,虎啸风生,清热于里,风生而热解。

可知“青龙”、“白虎”,有比类取象之意。

青龙以升发水气,得汗出而热解;白虎以清降里热,得清肃而热解。

“夫以石膏一物之微,入甘温队中则为青龙,从清凉同气则为白虎……设在表之风寒未除,当用青龙而反用白虎;设在里之热燥已逼,当用白虎而反用青龙,则用者之误,竟与倒行逆施者同类”(《尚论篇·太阳下篇》)。

这种情况,确在伤寒病临证时经常遇到的疑似问题。只要详尽地加以分析,正确地予以判断,即可得其要领。

兹分别论述于下。

1

大青龙汤

是麻*汤、桂枝汤二方合组之复方

大青龙汤以治风寒之邪侵袭太阳经脉不解,邪将入里化热,表寒里热,其脉浮紧,其身疼痛,发热恶寒无汗,本属麻*汤证。

由于烦躁之甚,外寒不解而热郁胸中,故麻桂并用,因无汗而去芍药之敛营,因烦躁而增石膏之寒降,共取兴云致雨之义,得汗出而热解。

如果汗出恶风,脉象浮缓,属于桂枝汤证,不得用大青龙强夺津液,伤害营卫,导致手足厥冷,筋惕肉瞤,卫虚亡阳之危兆。

余曾治一农民,患伤寒恶寒发热,身痛无汗,头痛如劈,烦躁欲死,目赤咽干,邪热充斥三阳。

以大青龙汤去桂枝、姜、枣,加葛根、柴胡、*芩、炒栀等味。

一剂,通身汗出,烦躁顿减,正如溽暑炎蒸,骤降甘霖而解暑,再剂去麻*而热清。

当时烦热极甚,如果不投石膏于麻葛剂中,必致谵妄狂躁,燥胃劫阴。

小青龙汤则不然,见不到云行雨施的景象,而是翻波鼓浪,淤塞河流,导致水势横溢。

如“心下有水气”,症状出现干呕、噎哕、咳嗽、喘促、口渴等水气下蓄之证,乃变麻桂二方为小青龙汤,意即青龙小其制。

在麻*、桂枝、芍药、甘草的基础上,以半夏易杏仁,散心下之水逆,以干姜、细辛、五味子易生姜、大枣,开合不利的肺气。

肺气利,上则治节行,而喘、咳、呕、哕均除;下则水道通调,而腹满、下利与小便不利均解。

余曾巡回医疗于龙山高寒地带,初春季节,接治一例一岁的小儿,患风寒感冒,发热不退,手指清凉,鼻塞无涕,鼻翼扇动,咳痰不出,喘促气急,指纹青暗,舌干苔白。

显然,风寒所伤,肺气闭塞。西医诊断为急性大叶性肺炎。患儿处于危急存亡之际,余按中医辨证规律指导临证,外撤风寒,内开肺窍。

用小青龙汤去芍药、五味、干姜、加杏仁、桔梗、生姜汁,制小其剂,频频喂服。

次日晨,喷嚏两声,略见清涕。余断然认为,肺窍将通,生机在望!移时,稍能吮乳,皮肤微有汗润。

随即继用小青龙汤去芍药、五味、加杏仁、桔梗、前胡之类奏效。

当然,这是高寒山区小儿感冒风寒,可用麻桂姜辛;

倘居住气候温暖地带,发生风寒感冒,恶寒发热,鼻塞流涕,咳嗽胸满,无汗身痛。一般以荆芥、防风、紫苏、薄荷、杏仁、桔梗、枳壳、前胡、葱白等味替代小青龙剂,既稳且捷。

但与风热所伤亦有区别,症状见寒轻热重,或但热不寒,咳嗽气急,唇焦口干,咽痛心烦,小溲短赤,当用桑叶、蝉衣、防风、杏仁、象贝、牛蒡、桔梗、连翘、前胡、薄荷等轻清之品清散风热,可收“轻可去实”之功。

2

运用白虎汤的经验

白虎汤原为阳明热盛而立,伤寒病不恶寒,但恶热,脉洪大,汗泄大渴,为白虎汤适应证;还因胃热炽盛,燥火灼阻而烦躁,是其特征。

病从太阳转属阳明经,既离太阳之表,寒将化热,故不犯葛根汤之禁;又未至阳明之腑实,亦当注意承气早下之误。

惟宜白虎汤石膏、知母之辛苦寒凉,清经解热,甘草生津,粳米养胃,为解热清胃万举万当之方。

说明白虎汤之治烦躁与大青龙汤之治烦躁,不同之处在于恶热与恶寒,有汗与无汗,口渴与不渴,脉浮滑与脉浮紧的辨析。

不仅如此,在以白虎汤为主治,出现大热不退,神昏口噤,搐搦反张,便闭溺涩等症状,余尝用白虎、承气、三*、紫雪合剂,急下存阴,起到釜底抽薪的效果。

仲景之用白虎汤,入人参,为白虎加人参汤。《伤寒论》白虎汤证九条中,白虎加人参汤占有五条,其中最主要一条是:“伤寒脉浮,发热无汗,其表不解者,不可与白虎汤。”

必须渴欲引饮而无表证,方可与白虎汤。

热未伤气,不可与白虎汤加人参;热伤津气,当在清热中入人参救津益气。

若用于温热病中,身热稽延,以致气液两劫,人参改用西洋参为当。

余尝仿白虎加人参汤方意,以西洋参、麦门冬、生粳米煎汁救治温病身热不清,倏发战汗肢凉,沉睡不语,颇似虚脱之候而获效,此例亦不少见。

白虎汤中主药是生石膏,白虎加人参汤的主要功用则在人参。

凡是解热剂苦寒如*芩、*连、炒栀、大*之类,具有退热功用,惟独白虎以辛寒解热见胜。

仲景立白虎、承气合用,虽说治伤寒阳明热证、实证,而实开后世温热病学之先河。

世称刘河间主火,善用寒凉,而是溯源仲景。

防风通圣散列为首方,就是从白虎汤中化裁和发展,以治阳气郁甚之诸热证,烦渴喘满,谵妄惊狂,热极生风,舌强口噤,筋惕肉瞤,角弓反张,苔*芒刺,二便闭涩等等。

河间取表里双解之义,殊有见解,可是,用药颇嫌杂沓。

如石膏、芒硝、*连、炒栀、*芩泻热,复以当归、白芍和血,白术、甘草益气,荆芥、防风、麻*解表,桔梗、薄荷清上,还有川芎之窜,滑石之渗,究竟是治表还是治里,是治热还是治寒?

应当以清灵之品分解湿热,这种组方遣药法难以苟同。

清代余师愚制清瘟败*饮,亦是从白虎汤中化裁和发展,以治表里热盛,狂躁烦心,口干咽痛,大热干呕,谵妄不眠,吐血衄血,热甚发斑等等。

师愚重用石膏直清胃热,胃为十二经之源,胃热清,则诸经之热皆清。

方中知母、生地、*芩、*连、丹皮、炒栀、赤芍、玄参、连翘、犀角、桔梗、甘草、竹叶泻其淫热,存其津液。

较之防风通圣,方药纯正,确系泻热救阴之良剂。

余在临证时,遇到热重阴耗之顷,急去方中*连之苦寒,加麦冬之甘寒,助生地、玄参以增津液,更为精当。

上举防风通圣散和清瘟败*饮二方为例,皆由活用白虎汤的经验基础上,不断通过临床验证,优劣对比,阐明白虎汤应用的重要意义。

余历经白虎汤证,而症状过于上述白虎证,例如所治周姓少年,发热数日,家人初不介意,突然四肢逆冷,手足抽搐,目直、口噤、神昏,乞余救治。

察脉伏齿齘,面如油垢,断为伏热为病,里热,暂无里实,急用白虎汤,生石膏一两,生知母、炒山栀、连翘芯各三钱,川*连一钱半,牛*清心丸一粒,煎剂。

抉齿连灌二剂,得微汗,小便利,热降神苏。

诸如此类的案例,不胜枚举。诊察时,按其腹部坚硬,表情痛楚,知其里必实,配用大承气汤,腑通热解。

可见白虎汤不论伤寒热病或诸温病,都是必要的方剂。

昔人称孙思邈医,有“降龙伏虎”之能,可能赞誉孙氏善于活用伤寒诸方,尤其是青龙、白虎二方,既不囿于仲景诸方的药味而有所发挥,又能遵循六经辨证的规律。

注:本文选摘自《李聪甫论金匮》,朱世增主编,上海中医药大学出版社出版,年1月。本

1
查看完整版本: 青龙白虎辨论方名之意与应用之异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