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茴香

注册

 

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

荆芥和荆家 [复制链接]

1#
平逢山民间故事之六十一——《荆芥和荆家》荆芥和荆家荆芥是一味中药,也是多年生草本植物。荆芥的枝干上多分枝,叶子边缘呈锯齿状。它的花冠呈现出白颜色,花的下唇长有紫点,荆芥的开花期7~9月,果期9~10月。荆芥能治疗感冒风寒,有祛风解表功效,炒炭后则用于止血。传说很久很久之前,河南新安县荆紫山有一户人家迁到了*河岸边的小浪底附近,这户人家迁来的时候带来了一包紫荆种子,把紫荆种子播种到了门外的一块空地上。第二年春天,紫荆的种子发芽了,然而紫荆的枝杆不是木质的,而是长成了鲜嫩的草本根茎,它的叶子气味芳香,散发着芥菜籽轧碎之后的刺鼻味道。小浪底的百姓们从来没有见过这种植物,就称这个新物种为“荆芥”,又称这户新迁来的人家为“荆家”。荆芥自从种到了荆家的房前屋后,生长力非常旺盛,数年之后就长满了门外的山坡,自由生长最少有10几亩。初秋的时候,荆芥抽穗开花,那花儿紫白相间,迎风摇曳,非常美丽。又是十几年过去了,荆家附近又迁来了几户人家,这里逐渐形成村落,小浪底附近的百姓们就称这个村子为“荆家村”。再说荆家,和荆家一墙之隔的邻居是一户姓赵的人家,赵家只有赵丰和吴氏夫妻两个人。赵丰和吴氏都有40多岁,身边无儿无女。吴氏常常爱采摘荆芥的?叶嫰芽当菜吃。两年之后,吴氏头发乌黑,面色滋润,白白胖胖,好像一下子年轻了10几岁。吴氏44岁这一年,竟然枯杨生花怀孕了,邻居们都替赵丰和吴氏高兴。邻居的几位妇女劝吴氏说:“你有了孩子,以前的饮食习惯要改改,不要再生吃荆芥了,这东西味道剌鼻,可别伤了胎气。”吴氏听到劝说后,就真的不再吃荆芥了。吴氏的孩子怀上六个月之后,孩子经常在吴氏的肚子里躁动不安。吴氏还经常做梦,梦见一个小孩子坐在门外端着一个小木碗,碗里就是她以前爱吃的凉拌荆芥。吴氏心想,过去我天天吃荆芥,因此才有了孩子。莫非这孩子吃谗了,没有荆芥就活不成。想到这里,吴氏就天天暗地里去摘荆芥叶,又偷偷吃起荆芥来。谁也不会想到,吴氏自从又吃起荆芥后,肚子里的孩子也安静了,以前稀奇古怪的梦也不再做了。十个月之后,吴氏足月产下了一个男孩。男孩的背上长着一大坨胎记,仔细分辨这块胎记,分明就是一截结穗的荆芥。荆家村的婶子大娘、大嫂子、小媳妇拿着鸡蛋红糖,争着来看这个稀奇孩子,全村人全都啧啧称奇。谁也不曾料到,世上的事情真的会乐极生悲,到了第七天,吴氏新生的儿子浑身抽搐,口吐白沫,不一会儿就断了气儿死去了。赵家的大喜成了大悲,吴氏披头散发,哭得昏天黑地。孩子死去后,赵丰就寻思怎么处置这个孩子。赵丰想把儿子埋在南山,吴氏哭着说:“南山有狼。”赵丰想把儿子埋在北山,吴氏哭着说:“北山有狐狸。”赵丰想把儿子埋在东山,吴氏哭着说:“东山有老鹰。”赵丰决定把儿子埋在北沟,吴氏哭着说:“北沟年年夏天发洪水。”吴氏抱着死去的孩子坐在床上,一连三天三夜不吃不喝也不睡。到了第四天*昏,赵丰把死去的孩子从吴氏手中夺过来说:“顾活不顾死,今天无论如何也不能再让这孩子在家过夜了。今夜我就要把这个孽种放到大门外,明天上午就把他送到山上去。”吴氏没有办法,只有按丈夫说的办。*昏刚过,赵丰就在门外地上铺了一条小棉褥子,把死去的儿子放在褥子上,在他的身上盖了一条小被子。又用一个大竹筛子将儿子罩住,大竹筛子上横着放了一块木板,又在木板上压了一块大石头。吴氏用镰刀割了一把荆芥,一边掀开竹筛子往里放一边说:“这是最后一顿饭,你吃过后明天就上路吧!”第二天五更,赵丰家的门外传来婴儿的啼哭声。赵丰和吴氏急忙跑到门外,搬去石头掀开竹筛子看,只见儿子蹬着两条小腿正在哭泣。儿子身旁放的那一把荆芥,叶子全被儿子吃了个净光,只剩下了一把荆芥秆儿。赵丰家的儿子死而复活,死孩子吃荆芥活了过来,这个消息像风一样传遍了*河两岸,小浪底之外方圆一百多里的百姓们都涌到赵丰家看稀奇。传说,后来赵丰吃荆芥活过来的这个儿子取名“赵荆活”,这个儿子一直健健康康,长大后就在*帝的警卫团里担任团长一职。亊情远没有人们想象的那么简单,传说赵荆活活过来的当天,主管人们生死的阎王老子知道了这个消息后非常愤怒,就派小*喚来判官怒骂道:“你这个笔头大的小官,竟敢私自随意篡改人的生死,按刑法应该斩首!”判官被吓得战战兢兢伏在地上,磕头如同捣蒜地连声说:“阎王老爷免死!实在不是小人的错,那荆芥味儿剌鼻,勾*的小*们一连几个昼夜不敢接近赵荆活!”阎王大怒道:“放屁!几片荆芥叶子有那么大能耐!给我掐一捆送来看看。”当天上午,几个小*鼻子上捂着尿湿的尿布,小心翼翼地到荆芥地里掐来了几把嫩荆芥,刚进阎王殿的大门,小*们就一齐被荆芥的剌鼻味儿熏倒了。阎王老子也被荆芥熏得鼻涕眼泪横流,喷嚏一个接着一个。阎王老子连声呼叫:“磨、磨、磨碎它!磨碎它!”判官急忙命令推磨的小*们口鼻上粘上猪尿胞,把几把荆芥磨成了稀浆。谁知道被磨成了稀浆的荆芥味儿更浓,阎王殿中大大小小的*官*兵们喷嚏连声,把阎王殿震塌了一个角儿。从此之后,造字的苍颉把“掐”字的右半边装进了“门”字里,造出了阎王爷的“阎”字,人们把荆芥籽磨成的稀浆称作“芥磨”。后来,芥磨被人念转了音,百姓们称芥磨为“芥沫”。李根柱

分享 转发
TOP
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