捞面条其实为捞面在河南的方言名字。
据记载捞面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,流行于中国的大部分地区,并且各具特色。
广东的捞面,香乃一大特色,
卤汁浇在面条上,香味扑鼻。
/
天津的捞面,自成一系,“逢喜事,吃捞面”。
春夏秋冬,碟碟不同。
而相比之下河南的捞面似乎平平无奇:煮熟的面过水捞出,配上蒜汁荆芥,再盛上一勺自己搭配好的荤素菜就完成了。
特色手擀面
整个夏天的午饭,滋味是一刘手擀面给的。
尤其是他家的臊子捞面,宽窄均匀的面,配上*瓜丝。
番茄鸡蛋搅汁拌匀,没有任何佐料多一点,
反而就是这样的普通家常,让你觉得劲道又回味。
没有任何摆盘精致,海碗拌面,一点也不输给任何一个地域的美食。
和许多小馆子一样,一刘的手擀面标配是,蒜,十香菜,芝麻盐。
俗话说,吃肉不吃蒜,香味少一半。
而在河南,面亦如此。
过了凉水的面条,配上蒜水,是对一碗面最大的馈赠和褒奖。
一刘的面,是高配版。
哪怕你是外卖带走,他们也会细心配上这些佐味。
/
茄汁面,是一刘的另一招牌。
一定要点的细面,配上酸甜的茄汁,夏天的开胃不过如此了。
软滑的面,裹足了茄汁,滋味十足。
一刘招牌菜—香煎焖子
如果一定要在一刘家点道菜,是香煎焖子。
炒的恰到好处,
配上蒜苔芹菜,微辣有嚼劲,
尤其是把焖子炒的口感层次分明,大概就是他们了。
这份值得,是真真正正属于夏天的。
普通的面,尤其是在河南这样的地道,
没有任何标准的仪式感,但是一把浇头亦或者臊子,
点缀上十香菜,配上芝麻盐,便是人间至味。
/
经历过无数历史演变的捞面与最初的模样大不相同,
但对于河南人来说,
捞面的味道更像于家的味道。
远方归来的游子尝一口捞面不禁红了眼眶,
忙碌的一辈子的老人更是对捞面有着特殊的感情。
每年的夏天,
捞面更是家中的常客。
尤其是农忙的时节,
家中的大人忙着收割麦子,
到了中午一碗带着蒜蓉辛辣和荆芥香味的捞面下肚,
一种幸福感油然而生。
/
穿梭在大街小巷,
现在已很难寻到一家做捞面的饭馆。
但你走进家门,家中永远不会缺失捞面的味道。
与家人环坐,吃上一碗独属于河南人的捞面,感受着家的味道。
祝你祝我,都能时常吃到这份家乡味。
/