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茴香

注册

 

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

周老师讲荆芥 [复制链接]

1#

导读:本文是从周水金老师“轻松学中医2期班”《中药学》讲课语音整理稿节选出来的,详细讲解了荆芥的作用与临床运用。欢迎加周老师。

主讲:东山郎中周水金

整理:南昌刘琼

荆芥这味药在临床上是非常常用的药物。荆芥在药房有3个品种,分别是荆芥、荆芥穗和荆芥炭。它采用的是唇形科植物荆芥干燥的地上部分。产于江南地带。采用全草,或者是花穗部分入药。采回后用辅料拌炒,可以变成荆芥炭。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在《神农本草经》里面把荆芥叫做假苏。因为荆芥和苏叶有很多相似之处,到了明代以后才称之为荆芥,现在我们通用的名称就是荆芥,大家为什么要知道假苏这个名字呢?因为万一要去查古代文献的时候,就会发现古代没有荆芥这味药。其实他那个时候的名字叫做假苏,就是假的苏叶,意思说是和苏叶很像,但是它不是苏叶。

荆芥的药性是辛,微温。归肺肝两经。功效是祛风解表,透疹消疮,止血。临床上称之为产后血晕的第一要药。它不是一般的风药,是个能够引药入血分,可以去除血中之风的药。像刚生完孩子的产妇,一般都有血虚的情况,因为生孩子都有出很多血,后面恶露又要排很长时间,所以失血的情况偏严重,如果这个时候感受到了风寒,那么在血虚的基础上再感受了外来的寒凉之气,这种感冒一般药物治疗效果不好,但是荆芥能够入血分,是血中的气药,非常善于入血,能够把外邪之风拔出体外。所以荆芥除了在临床上的常用外感表证外,有个独到之处是产妇感受风寒以后,一定要想到使用荆芥这味药。也就是说产妇的这种感受风寒一定要用到荆芥,这是它的一个特点。如果是生完孩子出血的,或者是说因为其他原因出现的大出血又受风寒了,那么荆芥这个药就非常的合适。它的药性和缓,寒凉不是很容易区分,也就是说它的性偏平,风寒、风热感冒都可以用。如果治疗风寒感冒可以配合一些发散风寒的药物,如果治疗风热感冒就可以配合一些清凉解表的药物,像金银花、薄荷、连翘等。

荆芥在临床上的第二大用处就是对瘙痒性的皮肤病很有效,称之为瘙痒皮肤病的克星,治疗荨麻疹的金刚钻。临床上常有孩子或大人皮肤患有皮肤瘙痒之证,荆芥具有透疹、消疮、祛风入血分这样一个作用,能够直接把血里面的风邪驱散出来,所以说治疗这种瘙痒性的皮肤病效果非常的好。皮肤是肺经所属,荆芥归肺经,对于这样皮肤瘙痒的效果明显。对于这种痒的病机中医称之为风,风能造成皮肤瘙痒。前人总结为“治风先治血,血行风自灭”,由于荆芥能如血分,对皮肤瘙痒有独到之处,所以称之为瘙痒类皮肤病的克星。对于简单的皮肤瘙痒,包括常见的荨麻疹、过敏等,直接用生地*配伍荆芥使用就可以。生地*可以滋阴养血,因为治风先治血嘛,那么先滋补阴液,滋补血分,生地*又可以清热,荆芥又可以祛风入血分,所以这是治疗此类疾病的一个常用配伍,大家一定要注意。我在临床上治疗瘙痒性皮肤病,在辩证基础之上,经常加入生地*、荆芥这两味药,效果比较理想。大家以后遇到这种情况,可以把这两味药配合使用。单纯地用这两味药治疗皮肤瘙痒,效果也非常的好。如果有新鲜的荆芥,可以把它煎水,煎成浓汤擦拭瘙痒的部位,止痒的效果也非常的理想,如果没有新鲜的也可以把荆芥打成粉,直接揉擦在瘙痒的部位,对止痒也是非常理想的。对于透疹它主要是治疗麻疹的初期,因为现在都打了疫苗,所以现在见得少。荆芥还有消疮的作用,这个疮疡初期兼有表症的时候可以借助荆芥来散邪气,通壅滞,根据病人的病邪寒温不同配合不同药物,寒性的疮疡配伍温性的药物,热性的疮疡配伍凉性的药物,这个目前在临床上使用的也比较少,比如说青春痘——痤疮等疾病,皮肤长了疹子又兼有表症,像感冒样的症状就可以使用荆芥。荆芥炭还有止血的作用,使用也很广泛。对于吐血、鼻子出血、便血、崩漏各种出血都可以使用,根据出血的病因不同,配合其他的药物一起使用。我们刚刚才讲了荆芥一些常用的用法,需要强调几点,平时需要用到外感的用到荆芥穗来治疗,因为它的外透作用更强,如果是止血用荆芥炭来治疗。

荆芥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作用课本上没有描述,在《眼科龙木论》这本书里有一条论述,一切眼疾、血劳、风气头痛、头晕目眩以荆芥穗打粉用酒送服,三钱既愈,也就是说眼部的疾患可以用荆芥打粉用*酒送服,效果理想。常见一些年轻人晚上熬夜,眼睛干涩,有血丝,发红,都可以用这个方法来治疗,效果明显。荆芥的用量一般是4.5~9克,不能长时间煎煮,和所有解表药都是一样的,表症都和肺经有关,治上焦如羽,非轻不举,如果量大了就不能往上走,量轻才能往上轻浮,才能到达上位,所以说治疗表症透疹,量都不要大,而且要用生的,止血用炒的,荆芥穗主要用于外感。

了解、参与周老师

分享 转发
TOP
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